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8月宏观数据:经济企稳难以持续 行政改革需要加快
2016-9-20 17:12:00
8月,基建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明显回暖,经济企稳态势渐显,但仍依赖传统模式,供给端调整也未到位,经济回暖可持续性堪忧。下一步,加紧助力新增长动能是经济可持续回暖的关键,减税降费等相关措施必须跟上,而切实降低企业成本需要行政体制改革加速,而央地权责划分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另外,央企重组进入活跃期。新一轮重组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强,绝对不能再走传统求大路径。重组应重视创新改革,结合高校成果转化与国企员工持股等鼓励政策,使央企在创新与高技术领域真正起到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
经济企稳态势渐显 持续还需政策助力
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较上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三驾马车中,投资同比增长8.2%,上升4.3个百分点,消费同比增长10.6%,上升0.4个百分点,出口同比下降2.8%,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增速企稳还是有赖于传统模式,故可持续性堪忧。后续政策应加紧助力新增长动能。另外,央企重组进入活跃期,应重视创新改革,结合鼓励政策,使之真正让企业焕发生机,起到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
上游行业降幅收窄 推动工业小幅回升
8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6.8%,下降了0.2个百分点,电力供应同比增长6.8%,较上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采矿业推动工业增加值增速上升,其中,采矿业受黑色系产出回暖带动降幅有所收窄。去产能虽然稳步推进,但离目标仍有距离,供给端调整未到位,政策拉动需求增长能力十分有限,供大于求的格局不变。
钢铁行业产出回暖 制造业或有望企稳
8月,黑色金属冶炼增加值同比增长7%,较上月大幅上升了5.3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设备同比增长10.6%,较上月下降了1.4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同比增长5.7%,较上月上升了2.1个百分点。上半年,受房地产利好因素带动钢价回升,推动钢铁行业产出增长,但去产能任务压力仍然较大,应抑制地方政府干扰,防止部分钢企错失转型升级的黄金期。另外,随着年度出口高峰的到来,预计外贸企业对制造业增长能够形成一定支撑力,如果汇率利好持续,四季度制造业增速有望企稳。
供需矛盾暂时缓解 重点关注年底订单
8月PMI为50.4%,创14年11月以来新高,重回荣枯线以上,新订单回升至51.3%,创5个月以来新高,生产指数反弹至52.6%。供需矛盾暂时缓解,随着发改委超2800亿元基建项目陆续开工,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另外,年底应关注新出口订单情况,内外需共同作用有助制造业企稳。
发电量增速仍向好 电力改革必须加快
8月,发电量同比增长7.8%,较上月上升了0.6个百分点,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夏季用电高峰未过,同时工业产出增速回暖也形成较强拉动力。电力产能严重过剩而电价居高不下,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头戏的电力调整意见已经出台一年多,电力体制改革已拖后腿。
投资增长触底反弹 关注G20指导原则
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较上月上升了4.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14.7%,较上月下降了3个百分点。8月房地产基建拉动投资增速回暖,新开工项目仍保持较高水平,但资金到位情况不理想。另外,需关注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要求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方面,增加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带动全球制造业回暖。
民间投资明显回升 高技术呈快速增长
8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萎缩态势,较上月上升了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回暖主要是受房地产拉动,制造业投资依然低迷,好消息是高技术领域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水平,但仍需警惕房地产虹吸效应对高技术投资的挤压。
土地成交大幅攀高 一线城市地价飙涨
8月,房地产投资增长6.2%,较上月大幅回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3.3%,竣工面积大幅下降至1%。房企投资明显回暖,抢地热情飙涨,主因是不差钱,截至8月底房企发债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负债增幅达到24%,房地产整体风险已经超过其他产业,要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的目标需要大调整。
楼市库存压力分化 政策必须因城施策
8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3.3%,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9.8%,待售面积同比增长6.9%。一线城市房地产库存紧张,土地价格飙涨,并引导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但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仍大,在整体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未来房地产政策必须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
进口拉动外贸回升 大宗商品库存见顶
8月,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较上月大幅回升6.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8%,回升1.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1.5%,由负转正,大幅上升了14个百分点。进口拉动外需增速回升,大宗商品价格小幅波动,进口量增速大幅攀升,对未来铁路等基建及房地产需求预期回暖是主要原因,不过,港口库存已接近历史高值,后续进口或将乏力,进口对外贸的拉动力将随之下降。
欧盟需求稳中有进 汇率利好还应扩大
从出口国别的情况来看,对美出口同比下降0.25%,对欧洲出口增长2.41%,由负转正,对东盟下降2%。欧洲需求稳中有进拉动出口增速上升,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处于贬值态势,有利于外需稳定,高层应继续扩大当前利好。另外,全球资本市场风险日趋升级,中国内部改革速度必须加快。
东亚局势危机四伏 中国应该未雨绸缪
8月,人民币指数月均为124,较上月下降了1.3个点,其中,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兑欧元呈贬值态势,兑日元则基本保持稳定。近期,受外部环境影响日元持续升值,进一步抑制日本经济增长,给日本央行加码宽松提供了较大空间。日元与美元资本市场份额的争夺战已揭幕,特别是当前日本货币政策越发脱离美国掌控。日美矛盾走向明朗,东亚局势显露更大不稳定性,中国应未雨绸缪。
城乡消费稳定增长 就业政策效果显现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较上月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同比增长10.6%,乡村消费10.9%。另外,从类别来看,汽车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城乡消费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去产能的背景下,稳就业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或意味着汽车行业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
物价同比年内新低 警惕通缩不能放松
8月CPI同比创新低,PPI环比上涨0.2%,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CPI与PPI剪刀差继续收窄。CPI基本平稳,但通缩压力不能放松。钢铁、煤炭价格涨幅明显,拉动PPI同比继续改善。受基建项目带动,部分工业品价格将进一步回升,价格上涨或将引导生产增加,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提升。但必须明确的是,工业品整体仍是供大于求,去产能必须加速。
食品价格短期回落 供求关系依然偏紧
8月CPI同比上涨1.3%,创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受食品价格回落影响本月CPI上行压力减弱。前期影响价格上涨的猪价正逐步下降,预计未来CPI基本运行平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供求关系偏紧的食品价格仍有可能在市场投机炒作的推动下,出现快速上涨。
财政支出明显回升 央地权责改革起锚
8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7%,较上月大幅下滑;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3%。8月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主要受营改增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支出明显回升,助力经济稳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央地权责改革已起锚,短期虽难见效果,但步伐不能停顿。理顺中央地方财政体系有利更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
FDI结构持续优化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8月FDI同比增长5.7%,1-8月累计同比增长4.5%。8月外汇储备环比下降158.9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下降。高技术服务业外商投资增长迅速,吸收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近期,外商投资“四法”修改通过,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占比太高,加速减持美元债券,调整优化外储的资金结构,有助于中国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央企重组步伐
8月,基建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明显回暖,经济企稳态势渐显,但仍依赖传统模式,供给端调整也未到位,经济回暖可持续性堪忧。下一步,加紧助力新增长动能是经济可持续回暖的关键,减税降费等相关措施必须跟上。
8月22日,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从八个方面的对策来看,减税与降低社保费率是目前切实可见的政策,可以短时间内对企业经营形成利好,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的困境,但需要金融体系加快改革步伐,短期难以见到效果。而降低制度成本与物流成本、资源价改等在很大程度上更多的需要行政体制改革跟进。
近期,高层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有较多动作,比较重要的是《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关系的起始点,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事大财小、央地权责划分不清的情况持续至今,短期影响政策稳增长效果,长期阻碍经济结构调整。由于积弊已久,调整难度空前,需要多方面改革相配合,虽短期难见效果,但步伐不能停顿。理顺中央地方财政体系有利更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
在财政稳增长的同时,加速形成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是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回暖的重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9月6日参加中央企业产业合作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国资委政策将加码推动央企产业重组步伐,通过业务整合、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协议转让、战略联盟、联合开发等多途径,加快央企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这意味着央企重组进入活跃期。新一轮重组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强,绝对不能再走传统求大路径。重组应重视创新改革,结合高校成果转化与国企员工持股等鼓励政策,使央企在创新与高技术领域真正起到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另外,重钢与攀华的合作也为国企扭亏提供了一个新思路,2016年4月18日,重钢与攀华集团签署了《来料加工协议》,开创一个全国绝无仅有的国企民企“混合经营制”的模式,巨亏60亿之后,重钢开启代加工之路。如何让国企放下架子,真正接地气,从整理民企到为民企服务,也是未来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头戏。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标签:
投资 传统模式 减税降费
上一篇:
7月宏观数据:维稳政策效力大减 民间投资亟待破局
下一篇:
9月宏观数据:经济企稳难以持续 扩内需仍靠城镇化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