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民币在泰国流通存在的问题
在绝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商业银行系统并不提供人民币兑换为本地货币的汇兑服务,少部分国家可以通过申请央行或者旅游局等官方机构许可的兑换店牌照,以货币兑换店的形式为居民和非居民提供现钞兑换服务。但泰国却允许商业银行的网点,以及由商业银行设置的货币兑换店直接提供人民币兑换本地货币的业务;此外,泰国星罗棋布的货币兑换店(仅在曼谷就有约2600余家货币兑换店)也普遍提供人民币兑换泰铢业务,显示出泰方并不太关注包括美元在内的外币在其境内的现钞流通,但离岸人民币在泰国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
问题之一是通过旅游渠道向泰国输出的人民币可能有所下降。泰国旅游局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游客大量出国旅游的同时,赴泰中国游客人数在中国出国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998年的9.7%降至2005年的2.9%并仍在下降,泰国在保持中国游客市场份额方面面临挑战,同时中国游客在泰国的购物消费支出也有所下降。因此通过旅游渠道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在今后一段时间很难突破20亿元。由于泰国境内人民币通过黑市向香港的巨额回流,也使得泰国境内人民币存量维持在5亿元左右的较低水平。
问题之二是通过银行卡渠道,参与东南亚各国个人支付和清算体系的力度仍然有限。以泰国为例,2006年,人民币银联卡在泰国的交易量约为人民币1.82亿元,预计2007年将达到4亿元人民币。但是在更为关键的是,我国缺乏介入到泰国本地的ATM 转接系统和POS转接系统的战略举措,使得人民币卡在海外局限于终端和商户等受理市场的开拓,在人民币发卡市场方面,除了香港、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之外,引导外资银行发行包含本地货币和人民币两个帐户、带有银联标志的双币种卡仍然十分困难。
总结起来,由于国内金融职能部门对于人民币回流境内相当谨慎,使得境外人民币的持有者缺乏投资和收益渠道,极大地降低了周边国家接近和存储人民币的热情和信心。要解决上述问题,核心不在于堵住境外人民币向中国的回流机制,而在于我国能否给境外人民币的持有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汇兑、存储和投资渠道的便利。
三、推动人民币在亚洲周边国家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确立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战略,也是运用金融手段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凝聚和影响周边国家的重要战略手段。从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来看,美元仍然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欧元的地位在“9.11”之后获得了显著提升,渐渐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和美元抗衡的势头。日元已经错过了借助20世纪80年代实施日元国际化的最好的战略机遇期,今后再度国际化的空间不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成长和对外开放,人民币是未来唯一有可能具有重大的亚洲区域影响,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货币。军事、经济、货币和文化逐渐成为必须综合运用于国家交往之中。就目前而言,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的广泛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必须为周边经济体在交易、计价、结算乃至储备中运用人民币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措施。
第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富有效率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其中香港是离岸市场的中心,新加坡和曼谷扮演着次区域中心的角色。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每年的人民币流量约为188亿,稳定在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大约为250亿。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不是其回流的动机,而是境外人民币缺乏有效的投资和运作渠道。
我们建议:1、为增强香港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建议财政部在香港特区发行面对金融机构的人民币特别国债;条件成熟时也可以面对香港居民发行人民币国债,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在具有合法性,关于债券发行、登记、交易等技术细节,可以通过两地的金融职能部门协作解决。
2、挑选内地商业性或者政策性金融机构,到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
3、展开允许内地居民直接进行海外金融投资,尤其是优先考虑允许中国居民在香港进行金融投资的尝试,并强化沪港两地资本市场的融合。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得流向香港的人民币,在汇流到香港本地银行之后,具备较为充沛的人民币资金投资渠道,从而有效地增强香港本地银行参与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并降低在香港的人民币通过外资银行、中银香港或者地下钱庄,向内地进一步回流的动力和风险。
第三,目前人民币向周边国家输出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边贸和旅游。通过这两大途径,周边国家的商户和居民已渐渐习惯于将人民币作为类似于美元的硬通货来使用,并不关注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否可兑换等理论问题。制约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存量急剧扩张的重要因素,是周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受理了来自边贸或旅游渠道流入的人民币之后,缺乏资金运作渠道。即便和我国签署了在边贸中运用人民币交易和结算双边协议的国家,在边贸地区的商业银行也经常出现人民币头寸过剩难以消化的问题,影响了东南亚周边银行受理人民币的积极性,银行的态度严重制约了商户和居民进一步使用和储藏人民币的广阔空间。
我们建议:1、在人民币流通量比较大的国家,象新加坡、越南等国,模仿中银香港在香港所发挥的清结算代理功能,安排中国银行胡志明分行、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对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提供转存安排,使得这些国家银行系统持有的人民币具备一定的收益性,鼓励本地银行广泛受理人民币业务的积极性,减少人民币对中国大陆的被动回流。
2、央行在现有的边贸结算协议的基础上,与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央行签署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协议,在该协议下,周边国家央行所成持有的人民币,可以以约定条件向中国人民银行兑换为美元或者其他国际货币。这既是人民银行已与俄罗斯、越南、蒙古等八国中央银行签订的边贸本币结算协定的进一步深化,也恨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和各国央行签署的《黄金总库协定》,使得我国央行能够利用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平稳升值的战略机遇期,在东南亚平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这种安排可以使得境外商业银行,能借助本国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兑换安排,把银行体系的人民币头寸通过央行转换为美元等外汇。
3、在此类协议签署之前,建议我国央行努力和周边央行沟通,引导东南亚国家的央行允许其商业银行对面企业和个人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系统的人民币存款汇总到本国央行后,可以向人民银行提出售汇要求。在刚刚开始由这样的央行之间的人民币兑换协议初期,我国央行可能向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央行提供售汇安排,但是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稳步升值,该协议下,人民币回流国内的动机反而趋于弱化。
第四,对于海外汇入境内的汇款,央行给予我国银行以一定的结汇头寸;同时允许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在境外展开人民币现钞汇兑业务
我们建议:1、目前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尚未普遍开展向中国境内的汇款业务,主要原因在于境外汇款意味着境外本地货币,例如新元,泰铢等利用汇款渠道被预结汇为人民币,建议央行、外管局和银监会给予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以境外向境内的汇款提供一定的预结汇头寸,该头寸可以纳入到外管局给各商业银行总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之中,对中国银行等具有较大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境外结汇头寸可适当予以放宽。
2、建议央行允许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面对居民和非居民提供人民币现钞兑换为美元或其他货币的汇兑安排,目前中资银行开办此类业务的境外法律障碍并不存在,只要向东道国央行申请货币兑换执照即可,如果人民银行允许中资银行境外机构提供人民币现钞兑换为美元的汇兑服务,那么境外企业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将大为增强,离岸人民币汇价的决定权也会从汇款中心向中资银行海外机构转移。
3、建议银监会允许中资银行境外分行持有的人民币现钞和现汇头寸,汇回到国内总行。目前中资银行海外机构的人民币头寸不得不转存外资银行分行,再由这些外资分行将其回流到香港地区,导致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在人民币兑换和汇款方面的竞争能力,还不如跨国银行的海外分行。考虑到上述政策建议中,既有要求人民银行给中资银行售汇的安排,也有结汇的安排,因此轧差之后,对人民银行的结汇压力应该不大,但却极大地便利了人民币现钞在周边国家的流通。
第五,人民币信用卡在全球的广泛发行和受理,是人民币电子货币向海外输出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当通过商业机构的股权投资,介入和引导周边国家的个人支付和清算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前景奠定基础。
我们建议:1、将中国银联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为中国银联(Unionpay China),负责银行卡在境内市场的转接和受理,另一部分成为银联国际(Unionpay International),负责银联卡在国际的发卡、转接和受理。银联中国的增资扩股和境内业务延续现有模式,银联国际则可吸收来自中国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专门负责人民币电子货币的国际扩展,粗略估计给银联国际注资约25亿美元,即可使银联国际的海外拓展得到显著改观。
2、鉴于除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外,东南亚国家普遍对外资进入该国ATM 系统和POS系统没有明显的法律制约,建议银联国际展开对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国内银行卡转接机构的股权投资,提升该国银行卡转接体系的效率。
3、通过银联国际鼓励外资银行发行本币和人民币双币种卡,这种卡片在本国取现和消费时计价与清算货币为本币,在中国取现和消费时计价与清算货币为人民币,这对运用人民币卡便利边民互贸有很大好处。
4、银联国际和境外合作机构的结算可以逐步统一运用人民币计价,用美元或者周边国家金融机构事先要求的货币支付,改变现在以美元结算和支付的现状,该措施短期内可能使得银联损失人民币兑美元带来的汇兑收益,但从长期看,和VISA与其成员统一采取美元结算一样,银联对海外合作机构现阶段普遍采取人民币计价美元结算,等人民币资本帐户可兑换时,再过渡到完全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有利于人民币借助对美元升值的战略机遇期,增强在东南亚的区域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