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数字科技创新融资支持主角之辨
2024/11/20 10:49:00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抓紧时间结合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从新质生产力概念说起,就怎样认识数字化科技创新前沿的融资支持,谈一些自己探讨性的看法。
  对新质生产力,大家都高度关注,在领导人提出这个概念后有广泛的讨论,也有很多的文章。如果最概括地说,生产力是决定着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制度、上层建筑演变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而“新质生产力”,我认为这一概念显然在理论上特别刻画了生产力发展中有和哲学语言“量变为质”有相对应特征的新的水平、新的境界、新的质态。“质态”这个术语,也就直接对应到“新质”所指的那种和原来生产力状态有明显不同的跃迁式的上升。
  我觉得需要有两大视角来掌握这个概念的内涵。一个是人类供给侧创新中间形成的阶跃式发展,所带来的具备质变特征的生产力新的水平、境界和质态。人类历史现在认为至少有两三百万年,前面有漫长的“史前阶段”,在非常低下的生产力阶段上,人类主要是解决怎么生存下来的问题,但那时候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就都有了: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男女劳动力根据自然分工,男性主要从事狩猎,女性主要从事采集和带孩子养育后代;劳动工具有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提升,劳动对象就是自然界的这些资源。到了一万年左右之前,发生农业革命,这时的生产力有一个上台阶式的跃升,要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它不是一个从左到右逐渐的上升曲线,是一下子上一个大台阶。再到300年左右之前,工业革命发生以后,更有一个大台阶上来了,马克思、恩格斯说这个资产阶级主导的工业革命时代提供的生产力超过了人类历史上过去所有时代的总和,这个台阶上得是非常之大的。
……
 
 
 
[财政金融]财政政策“大手笔”及其两大看点
2024/11/20 10:44:00
 
  11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许宏才,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相关情况。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的6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加上另外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专项债中安排的8000亿元,合成三年达8.4万亿元规模、5年共10万亿元规模的“以债化债”资金,再加上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以及地方平均每年再消化4600亿元隐性债的工作努力,可以说形成了宏观层面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中的一大“重头戏”的可行可及的解决方案,十分清晰地给出了化解全国地方隐性债务余额14.3万亿元的通盘部署和工作推进时间表与路线图。
  在此前10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部长已预告了这项政策的方向和要旨,现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重大决策出台,既解地方燃眉之急使之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又畅通从地方联通各方的资金链条,将腾出资源、政策、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多样空间,增强我国发展动能,提高金融借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这堪称以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承前启后服务于国家“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实施的“大手笔”。
  此项重要政策增量措施信息发布同时引出如下两大看点:一是化债思路的“升级版”式转变;二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前景。
  先说化债思路转变。
……
 
 
 
[财政金融]试谈股市行情与前景
2024/10/21 10:44:00
 
  中国股市的近期表现牵动各方神经,是在宏观调控层面有货币政策“放大招”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下,陡然而来的人气爆棚,重现了久违的“牛市”特征。已有国庆长假前的迅速升温局面,节后开市再作前瞻,可能会面临什么情况?应注意和警惕什么?这方面众说纷纭。
  我虽已从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工作几十年,也十分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股市状况,但实话实说,决不具备对股市行情做短期预测的能力。我也不认为大多数“股评家”具备这种能力。试想,如果谁真的可以有充分把握做出股市的短期准确预测,那他还有什么必要性和持久动力出头露面、花费精力做那种“股评家”?恐怕早就“没事偷着乐”在股市中去“闷声发大财”了。我本人之所以愿意应约写此短文,主要是基于研究者的习惯和责任,要对公众关心的事情,试作一些与股市相关基于独立思考的“定性”式讨论,希望对于关心股市的读者,多少有些参考作用。我的基本看法如下:
  一、股市存在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其客观要求。虽然这些年股市表现确有诸多不如人意之处,但绝对不可能如个别发言者所说,“干脆关掉”或者“推倒重来”。我们需要“跳出股市看股市”,来理解和认识其所具有的对优化资源配置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性质。股权投资式“直接金融”比重的提升,必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趋势。
  二、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的“晴雨表”作用和“牛短熊长”。
……
 
 
 
[财政金融]以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服务全局
2024/10/21 10:37:00
 
  在各方高度关注的社会氛围中,10月12日上午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和副部长廖岷、王东伟、郭婷婷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传达给公众的信息,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干货满满。作为财经问题研究者,我感受最为突出的有如下两大方面:
  居高站位服务全局,明晰思路加力提效
  当前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正处于防疫三年“转段”后,需巩固2023年经济增速同比5%以上的向好局面的关键阶段,要应对2024年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力争实现年初“两会”上提出的年度增速达到5%左右目标。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近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有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领导层给出的政策信息,非常清楚而务实地体现了贯彻中央指导方针、以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战略全局的高站位,勾画了在鲜明的“加力提效”大思路上,将采取的“一揽子”组合措施。
……
 
 
 
[体制改革]新一轮财税改革的框架性认识
2024/9/18 13:55:00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税收方面的深化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作出的新一轮重大改革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改革必须以制度创新解放生产力、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而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克难”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阶段,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举足轻重。
  笔者基于多年研究,在此对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一个框架性的认识。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财税体制改革问题,中央决策层面形成的指导文件中的表述始终是三大任务,即预算改革、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间的财政分配体制关系。
  在我国改革深水区的攻坚克难阶段,对这三大任务的表述可以根据直接观察先做一个概略讨论:预算改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那一阶段的文件表述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党的十九大后的文件又曾把它排在第三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把它排到第一位。对此,笔者认为:三大任务的重要性并未发生变化,它们都重要,彼此间也没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是关于预算改革相对来说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共识,其改革主线是如何进一步规范化、阳光化、科学化以及提高绩效考核水平。在党的十八大文件中排第三位的理顺中央地方间的财政分配体制关系,在党的十九大后变成关注度很高的问题,被放在第一位,对应的是基层财政困难、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和土地财政短期行为等遭受各方诟病的问题。
……
 
 
 
[宏观形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趋势没变
2024/9/18 13:54:00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的演讲,我主要从宏观经济基本的走势说起,再谈一下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以及稍对汽车行业谈一些基本看法。
  我简要汇报一下认识框架:中国的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战略目标就是怎么样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系。从2011年开始,我们是告别了高速发展阶段。2010年的两位数增长局面,就是中国经济起飞以后,高速增长最后一年的回光返照。2010年后中央提出“稳中求进”,需完成经济“引领新常态”,在全面小康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新的两步走”战略目标。中央要求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扩大内需反周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跨周期相统筹结合,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L型转换”后以结构优化支撑的中高速“升级版”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经济增速在2011—2012年速度比较快地落到了8%以下,地方和企业在经受阵痛的过程当中寻求怎样提高发展质量,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再往后有3年时间,相对缓慢地落到了7%以下,2015年这一年报出来的是6.9%,而这个时候中央的决策已经明确说战略方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以制度创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带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当然一定还得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样来实现一个可持续的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
 
 
 
[财政金融]财税改革为地方赋能,为民众增利
2024/8/22 9:56:00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指导和重点部署。中央的决策框架延续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财税改革三大方面任务的内容组合,即在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以及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方面形成配套。《决定》的表述字斟句酌,关于财税改革具体措施对接操作原则和工作切入点的内容,可排列出近30项的清单。本文仅重点结合各方关注的为地方政府财政增加自主财力,和改善民生工作中优化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两大视角,谈谈笔者的体会。
  在为地方赋能方面。本次《决定》中明确要求要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并给出了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的几点方向。在这方面的措施要求,是围绕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财力分配关系的多策并举:
  第一,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与非税收入管理权限。在地方税源的扩展方面,除地方以产业发展和升级在财源建设“活水源头”上做努力之外,还要紧密结合地方税体系在分税分级框架下的制度机制构建。这方面《决定》指出的相关要领,一是要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二是要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三是要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其中一、三两条,目标在于直接扩张地方可用税源,第二条则会使地方辖区内企业受益,进而优化地方财源源头的市场主体的现金流支撑力。此外,《决定》还要求“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
……
 
 
 
[宏观形势]贾康:新质生产力和创投支持产业经济跃迁升级
2024/8/21 16:38:00
 

  本文系贾康先生在“聚焦新质生产力、打造创投新生态”首届峰会暨创投联盟成立大会上的主题演讲(2024.7.6)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到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企业界的朋友,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今天这样一个盛会,我想借此机会就宏观经济形势、新质生产力和创投支持产业经济跃迁升级这个题目,汇报一些自己研究者的基本认识。我知道还有很多专家和嘉宾要发言,我说得尽量简洁。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伟业现在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央“新的两步走”战略部署推进要达标的话,离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11年,这个时间段后面还有十四、五年的时间段,我们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在2010年中国经济实际上表现了最后一年两位数高增长之后,经济增速是一路下行的。这个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势在必行,要告别经济起飞阶段上的粗放发展特征,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集约型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转换,领导人把它表述为“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在追求高质量方面,要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针和主线,以制度创新带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还要伴随思想观念的创新,带出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在有美国2018年以后遏制中国的重大变化之后,我们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考验。再有,2020年以后又有三年大疫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冲击。
……

 
 
 
[区域经济]全球视野中的新质生产力与区域高质量升级发展
2024/7/19 9:56:00
 
  我尽可能条理化地围绕这个单元讨论主题作个发言,题目是“全球视野中的新质生产力与区域高质量升级发展”。
  首先第一个层次,还是需要勾画一下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有两个维度要综合起来考虑。第一个是咱们已经熟知的“科技第一生产力”这个概念,即科技成果应用方面前沿创新的乘数放大效应,带动阶跃式的升级而带有质变特征的生产力的新水平、新境界、新质态,当然就是新质生产力。另外一个视角,是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之下科技、制度、数据等和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这些供给侧要素组合的优化所形成的乘数放大效应带动的阶跃式的升级,带有质变特征的生产力新水平、新境界、新质态,也正是新质生产力。这两个视角应是综合的,但第一个视角主要涉及实际生活中的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二个视角就同时涉及到所有的产业了。总书记有关于新质生产力很好的定义式论述,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依照这样的理解,第二个层次上我谈一下以全球视野看新质生产力。在信息革命、数字化生存和升级发展这样的时代大潮中,我们得承认,是硅谷引领了人类这个信息革命的巨变,最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也正在发力实现再升级。我听到一些权威专家这方面实事求是的分析认识,是我们得正视中国在人工智能+这一波明显是落后的,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急起直追。
……
 
 
 
[其他文章]绿色低碳发展与政策创新护航动能转换
2024/7/19 9:55:00
 
  中国新闻社的各位领导,到会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朋友,大家好!我结合这次研讨会“全面绿色转型,产业动能焕新”这个主题之下的“政策创新护航动能转换”这个视角,更多侧重于财政的政策功能,来谈一些自己的基本认识。
  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感觉:绿色低碳是我们与时俱进的创新命题,它具有挑战性和历史考验性。中国已经确立了双碳目标这一战略部署,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伴随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我们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庄严承诺,而这在具体的实践中,确实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堵点。我第一个层次上,从理论上简要勾画一下绿色低碳发展和其需要的政策方面的相关匹配,涉及一个资源配置里的基本问题——我们已经明确的“市场决定论”,还要加上“政府作用论”。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经典表述,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两方面高水平的结合,在实际生活中间要切实处理好,并不容易。在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上,大家都知道企业是必须“在商言商”的,而企业这种在商言商的行为的一种“负的外部性”不可避免。那么如要想让他们按照绿色低碳这样一个取向持续地来优化自己的行为,内生动机是不足的,企业要真的按照在商言商定位做绿色低碳的努力,会面临比较高的直接成本,而非常容易以排污方式、高能耗方式等把这种成本变成外部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属于所谓市场缺陷问题。
  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就要说到第二个层次。理论联系实际,我们需要把“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这个公式先确立起来。但是“有为政府”后面还要加上一个“有限政府”。我们先从“有为”这个方面做一些简要勾画。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4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