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变动趋势与国有商业银行应对战略研究(二)
2000-11-24 16:06:00
 

二、“十五”期间金融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另一方面表现为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而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过程则主要是金融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金融结构变化既是经济结构变化的满足和反映,又是对金融发展的总结和物化。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巨大,对于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变化产生了强劲的需求,在此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和体制变革的巨大推动下,与20年前相比,中国的金融结构发生了显著、深刻而长远的变化。可以预计,在今后的五到十年之内,即“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短缺经济的基本结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深入展开和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程度的空前提高,中国的经济结构将面临巨大的适应性、战略性调整压力,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扩大开放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相适应,金融结构必将发生更加重大的变化。对于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整个中国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巨大、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研究和认识这些变化,对于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确立应对策略、调整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九五”末期中国金融结构的基本状况

 

    20年以来,在突飞猛进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日益加快,与此相适应,金融结构已经并且仍在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九五”末期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金融资产总量迅猛增加,金融相关比率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中国金融资产总量为3417亿元,仅仅相当于当年GDP的大约9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的推进,金融业得以恢复性发展,全社会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加,金融相关比率即金融资产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上升。进入八五期间以来,金融资产总量持续增加,1995年金融资产总量为127266亿元,但金融相关比率上升速度有所下降,金融资产总量占GDP的比重为221% 。九五期间金融资产总量增加速度继续加快,1998年金融资产总量上升到了220869亿元,金融相关比率上升为278% 。在金融资产不断增加和金融相关比率超常规提高 的同时,金融市场、金融组织以及政府、企业与居民的融资与金融资产结构持续变化,主要表现为:

1、在信贷市场扩张的同时,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开始发展,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全社会金融资产结构随着金融市场结构显著变化

在金融资产总量增加、金融相关比率提高的同时,信贷市场进一步扩张、股票债券的发行、流通市场得以发育发展,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得以发育,作为结果,全社会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债券、股票和信贷等基本金融资产结构显著变化。1991年,非金融部门的总负债(贷款股票债券)中,93%为金融性的间接融资,只有7%是证券性的直接融资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股票债券融资规模迅速增加。1993年境内股市筹资额相当于同期贷款增加额的4.36%,1997年此一比例提高到了7.97%。1999年境内股票融资941亿元,相当于贷款增加额的13%,几乎翻了一番;股票市价总值26471亿元,相当于贷款余额的28% ;全年发行国债3715亿元 ,企业债       亿元,债券发行额相当于贷款增加额的     %。债券、股票和信贷等基本金融工具的融资比例发生重大变化,直接融资的重要性日益突现。

    2、新兴金融机构相继创立、金融组织结构趋于多元化,金融活动的机构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银行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比重下降,非银行机构比重上升,国有金融机构比例下降、外资金融机构与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比例缓慢上升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除了原有的商业银行数量不断扩张之外,金融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银行单一化迅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证券、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起来,金融组织的创新和发展促使金融业机构化程度逐渐趋于提高,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不同金融机构的相对地位在发生变化。我们推算,19911997,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例由49.6%提高到了50%,略有提高。但银行信贷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例明显下降,由1991年的47.8%,下降到了1997年的38.6%,下降近十个百分点。而股票市值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迅速提高,由1991年的1%提高到了1997年的9%,提高8个百分点 。保险费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也在微弱上升,由1991年的0.48%上升到了0.56%,考虑到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社会保险收入,保险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应该更高一些。在银行信贷占金融资产总量比重下降的同时,国有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也在趋于下降,银行业高度集中状态有所缓解。1991年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银行总资产占全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82.3% ,1991年上述五家国有银行占区别金融机构存贷款的比重分别为81.2%和82.3% ,1998年两个比例变化为67.5%和65.3% ,分别比1991年下降了1417个百分点。外资金融机构在东部沿海城市开始发展起来,1998182家外资金融机构资产合计3418亿美元,为1994年的2.9倍,相当于中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运用合计的25.6% 。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也在迅速成长,1998年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中比重已经分别达19.1%和14.3% 。

    3、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债权融资比重趋于下降、股权融资比例上升,金融资产持有量显著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金融工具的丰富,企业融资日益多元化,过去单一的负债结构正在逐步改变,信贷依赖度降低,证券融资尤其是股票融资渠道正在拓宽,债权融资比例趋于下降,股权融资比例有所上升。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证券发行额在波动中不断增长。1987年企业债发行额为30亿元、余额86亿元,1997年发行额增加到了255亿元,余额增加到了521亿元,分别增长了8.5倍和2倍。1987年开始发行股票,当年发行额为10亿元。到1997年股票发行额增加为106亿元,筹资额为655亿元,市价总值17529亿元 。随着银行信用转型的加快,股票、债券已经成为重要的融资工具,尤其是没有还本付息压力的股票发行成了一些工商企业的首选融资工具。在企业的资产总量中,实物资产比例下降,金融资产持有量明显增加、上市公司资本金存款迅速增加,且企业金融资产结构显著变化,大中型企业从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方向延伸。在各类企业资产负债构成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为主格局正在弱化,中小企业与非国有经济比重逐步提高。从19941998,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比重由11%提高到了14%,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

4、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储蓄比例偏大,投资比例上升加快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投资渠道,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比较单一,储蓄存款一直是主要甚至唯一的方式,致使储蓄在个人或家庭纯收入中的比例偏大。19901998年人均储蓄增加额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1%的水平,并一度上升至1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债券股票市场的恢复性发展,个人证券投资倾向明显增强,投资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空间从19904%上升到了1998年的9% 。考虑到投资对于储蓄的分流作用,投资比重可能更大一些。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明显呈下降趋势。1997年比1996年少增1000亿元,1999年比1998年少增1400亿元。其中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导致收入增长放慢,另一个诱因既是投资比重增加速度明显加快所致。

5、政府资产负债结构迅速变化,债务依存度上升,财政投资比例逐渐下降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政府基本上处于“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纯债权人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预算缺口的扩大,财政赤字不断增加,政府负债迅速增加,成了既有内债又有外债的纯债务人。90年代初期,向中央银行借款和透支是主要的负债渠道,1991年这一比例高达38% 。90年代中期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渠道被堵上以后,国债发行成为主要的政府负债方式。从1994年开始,国债发行额迅速增加,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进一步增加,且债务负担基本上集中在中央政府。据估算,目前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为75%,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财政收入的变化必然导致支出的变化,随着非生产性支出的不断增加,致使财政资金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中央财政逐渐向公共财政方向发展。

6、地区结构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在金融资产构成和金融机构分布中的份额明显大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发展拉开差距的同时,金融深化和金融结构变化也明显地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差异,并且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拉开了较大的差距。1998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地区构成中,东部沿海地区占58%,中部地区占29%,西部十省区占13%,基本呈现421的格局 ,中西部加起来也不如东部沿海。企业债发行区域分布中,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占分别占33%和55%,西部地区不足12%。股票发行与交易区域分布中,东部沿海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数的59%,中部占25%,西部地区只占16% 。或许是交易所设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比例明显高于中西部,但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信贷分布中。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银行1998年存贷款分布中,东部沿海地区为54%,中部地区为32%,西部地区仅仅为14%。银行信贷在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不难看出金融结构的地区倾斜状况。金融机构分布也同样具备此一特征。外资银行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几乎是必然的,改革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城市信用社也呈现出同样的分布规律,1998年全国961家地市级信用社(含联社)中,只有138家设在西部地区,占全国总数的14.4% ,与上市公司、储蓄存款、银行贷款分布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当前我国金融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与改革开放之前甚至90年代初期相比,中国的金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巨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仍然在继续并呈现加速的态势,但与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经济金融结构不对称,另一方面金融自身结构不均衡。

    1、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对称,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由非国有的市场部分产生,而金融工具和金融供给仍主要由国有部门寡头垄断

    中国传统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基本上是与计划经济体制配套的,为国有企业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趋于下降,非国有经济的份额迅速上升,目前国有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下降至28.5%,而包括集体、个体私营在内、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 ,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地由非国有经济产生。但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对滞后,金融机构仍然主要面向大中型国有企业,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理所当然地坚持“两大”原则--立足大城市,面向大企业,企业债发行和股票上市的大门更是只对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开放,导致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严重不对称。基层中小企业、新兴高新技术和城乡广大非国有经济在企业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与其在全社会工业产值构成中的比例极不相称。金融结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金融结构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最大挑战。

 

1           集体企业与个体私营企业产值与贷款比重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集体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37.7   36.6   39.4   38.1   38.3

个体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10.1   12.9   15.5   17.9   18.9

乡镇企业占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比重  7.43   7.54   7.02   9.09   9.21

个体私营占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比重  0.58   0.59   0.7 0.7 0.7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1999计算

 

    2、金融结构本身不均衡,债券、股票、信贷等金融市场发展和基本金融工具配置欠合理,证券流动性比较差,地区金融结构过于偏向东部沿海地区,个人只有金融资产,基本没有金融负债,国债期限结构过于侧重长期,金融结构不良资产比重过高

    1)金融市场与金融资产结构: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有了一定发展,但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尤其是货币和票据市场发展缓慢,致使企业债券、公司股票与银行信贷等基本金融工具配置欠合理,广义货币和银行信贷在金融资产总量中所占比例仍然过高,而股票、企业债等比例过低,不利于金融资产结构的合理化。1998年广义货币占金融资产比例为47.8%,而美国只有6.6%,银行信贷占金融资产的38.7%,美国抵押贷款/银行信贷和贸易信贷合计不过占金融资产的12%;股票占金融资产9.1%,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政府债和企业债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同样过低 。虽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中国家不能直接与发达国家进行简单对比,但比较本身至少说明了某种趋势性的差距。目前股票债券市场不但发行量比较小,而且流动性比较低,股票流通市值占市价总值的比重不高,1997年股票流通市值只占市价总值的29.7%,1999年还略有下降,为29.4% 。债券市场中企业债虽然在发行方面已经有所发展,但缺乏二级市场交易,除了少数中央企业债之外,一般企业债券难以流通,直接影响了企业债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银行信贷市场中,长期以来信用贷款一直占有比较高的份额,而抵押贷款发展比较缓慢。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才认识到了抵押贷款的重要性而开始重视并有点一刀切地发展起来。虽然货币市场发展近年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票据市场发展仍然处于严重的低谷之中。即使发展比较快的证券市场本身结构也欠合理,层次过于单一,缺乏中小企业股票市场。

    2)地区金融结构:过于偏向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比例较小、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趋势,不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缩小地区差距。无论商业性的金融市场、还是政策性金融业务,目前基本上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主,向东中部地区倾斜,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无意的歧视或善意的忽略。以市场导向运作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和半市场半方式运作的债券发行和股票上市无一例外地遵循着421的规律。其实这一点同样存在于政策性银行贷款投放上,农业发展银行1998年发放的7095亿元贷款中,西部地区仅仅1087亿元,占15%,政策性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西部地区放款比例与工农中建交等大体相同是值得检讨的。西部地区不仅所占份额比较低,而且不稳定,时有下降趋势。如在企业债发行的区域分布中,西部地区1998年比1995年下降13个百分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行金融体系不是在为西部地区提高支持,而是将西部地区的抽出资金。1998年西部地区存款在国有银行存款中占了14%,而贷款在国家银行贷款分布中只占13%。西部贷款与存款比例为8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5%,而中部地区的同一比例则高达93% ,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居民金融资产负债结构:个人只有金融资产,缺乏金融负债,个人储蓄与投资、储蓄与信贷比例不合理,消费信贷发展明显滞后,制约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不利于扩大内需、防止通货紧缩的进一步加剧。中国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约束,基本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经济政策重心在于促进生产而抑制消费,由此,生产信贷发达而消费信贷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发展和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但由于投资渠道不足,剩余收入只能用于储蓄,致使收益率比较低的储蓄比例偏大,而回报较高的投资比例不足,个人资产配置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随着短缺经济的基本结束,制约国民经济储蓄稳定快速增长的因素由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长期以来只有生产信贷没有消费信贷的体制,致使个人信贷业务尤其是消费信贷发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但由于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发展极为缓慢。在亟待扩大内需、增加个人投资与消费的背景下,个人金融资产与发债结构的不合理越来越突出。

    4)政府金融负债结构:国债期限配置不合理,长期债券比例过高,短期国债缺乏,不利于货币政策操作;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政府债务风险过于集中于中央财政,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自从1981年中央财政恢复国库券发行以来,政府金融资产负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资金运用方面正在日益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政府负债方面则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合理问题,主要是政府债务尤其是国债发行期限配置不合理,长期债券发行过多,而短期债券发行较少,虽然满足了政府弥补预算赤字的需要,但因为短期国债向来为各国货币市场公开业务操作的主要对象,短期债券不足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按照现行的《预算法》有关条文的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债券,只有中央政府拥有发行债券的权力,为了帮助地方扩大投资,近年来中央政府不得不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加剧了中央政府的债务集中度。据估算,目前中国的债务负担率为12.69%,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虽然不算太高,但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国有企业亏损等潜在因素的影响,也是比较高的,如果继续下去必将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5)金融组织结构与机构化程度: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待进一步发展,银行业集中度仍然偏高、国有金融机构比例居高不下,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比例上升缓慢,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机构不良资产比重过高。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组织结构变化正在加快,但组织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比较缓慢,保险、证券和信托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的其他金融机构发展比较缓慢,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问题难以提上重要工作日程。银行业集中程度仍然偏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上仍然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其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精神状态等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致使金融服务尤其是银行服务缺乏有效竞争,金融业服务质量比较差,金融机构经济效益不理想,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有资料显示,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估计为25%,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远远高于此一比例,重视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居于国际银行业前列,甚至超过了某些金融危机国家的不良贷款比例。加上信托投资机构、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不良贷款,致使不良资产成了当前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不仅是未来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潜在诱因,也是当前改进金融服务的最大障碍。

 

    (三)“十五”期间金融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十五期间将是“短缺经济”结束后的经济结构大调整阶段、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攻坚阶段、更是加入WTO的初始冲击阶段 和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阶段。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短缺经济的基本结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深入展开和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程度的空前提高,中国的经济结构将面临巨大的适应性、战略性调整压力,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扩大开放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相适应,金融结构必将发生更加重大的变化。这些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必然对于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整个中国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巨大、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研究和认识这些变化,对于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确立应对策略、调整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基本走势变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进程加快、以及加入WTO、国内经济金融市场进一步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等种种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十五期间金融结构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及其对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相关比率在波动中继续提高,金融结构持续调整、变化巨大

    虽然金融资产增加速度在加快,但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较高,国民生产总值基数较大,近年来虽然金融资产总量仍然在空前增加,但金融相关比率增长幅度有所下降。预计十五期间仍然将继续此一趋势,金融相关比率将在波动和减速中继续提高,金融结构在金融资产总量增加和金融工具动态调整的双重因素推动下持续变化。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对于银行业将主要体现为“收入效应”,即金融业务总量的增加相应增加了银行业尤其是占有绝对比重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在动态中为其创造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与金融相关比率提高相伴随的,必然是金融结构的持续、巨大变化,金融结构本身变化对于银行业的影响表现为“替代效应”,即不同的金融资产和金融业务构成的发展变化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导致金融结构不同部分之间此消彼长的变化。十五期间金融结构变化对于金融业的影响主要是收入效应即利益创造效应,而对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将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比较。对于整个金融业而言,由于金融资产总量在动态中加大,因此,结构调整不仅是存量调整,而且是增量调整,是动态调整,对于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在内的整个金融业各个方面都就不同程度地带来机会和利益、属于正和双赢、利益共享,而不是简单的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但对于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由于收入效应已经进入递减阶段,而替代效应则处于递增阶段,有可能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也有可能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即利益分配因素多于利益创造成分,如果说是后者,则银行业尤其是国有银行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2、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资产结构:货币市场、票据市场、企业债市场、基金市场、风险资本和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将有较大增长,金融市场结构趋于多层次、多元化,金融资产结构随之持续变化

--股票市场。十五期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加快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股票市场将有一个新的大发展。在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非国有企业股票发行与上市交易量扩大。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呼吁与推动下,基金市场也将得以全面发展、指数基金和其他创新工具将陆续登场。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减少了通过较少居民储蓄存款,减少了银行的资金来源,但另一方面,既减轻了银行企业的贷款需求和银行的贷款压力,又为银行增加了资产运用的新途径,还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存款,从而部分抵销居民存款下降有可能给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该说是利多弊少的。

--风险资本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推动下,创业(或风险)资本市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全国性、区域性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将初步形成,中小企业股票发行成为可能。股票市场结构趋于多元化、多层次和系统化,形成有效分工与竞争的格局。风险资本市场发展对于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将是极其有利的趋势。从国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被迫为创业企业尤其是资本金不足企业提供贷款、替代风险资本职能是前些年不良资产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国际经验来看,风险投资基金是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国内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必将在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资产的同时,为商业银行提供主要的投资机会。

--国债市场。预计十五期间,财政政策仍然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导方面,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加迫切,为此,国债市场将进一步得以发展,国债发行量将保持在一定的规模,国债期限结构将趋于合理,流动性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大量国债为商业银行所持有,并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十五期间国债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将分流部分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但更为重要的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高质量的资产运用方式。

--企业债市场。随着股票风险规模的扩大和流通比重的加大,市场收购与反收购事件的增加,股权控制重要性的日益突现,市场对于企业债需求将趋于增加,企业债券市场将相对于股票和国债市场有一个比较大的恢复性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应该说有利有弊,在分流部分居民储蓄存款,减少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同时,也相应地减轻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压力。

--信贷市场。近年来,商业银行逐渐放弃了追求信贷数量最大化的传统做法,开始进行成本-收益比较,讲求经济效益,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真正商业银行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预计十五期间将进一步坚持。相比之下,针对传统产业的信贷业务,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信贷业务都将相对有所萎缩,致使金融资产结构尤其是股票、债券与信贷等基本金融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股票份额进一步提高,信贷份额进一步下降,逐渐向合理的均衡水平靠近。与此同时,信贷业务结构将有比较大的调整,住宅贷款、助学贷款等消费贷款将有一个跳跃性发展,对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将有比较大的增长。信贷市场的健全与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具有积极的作用,优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有助于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票据市场。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对减缩,致使票据业务在多年的沉寂之后重新有所发展。从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票据业务的恢复性发展是大势所趋。预计十五期间,票据业务将进一步发展,票据市场趋于活跃,票据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新的主要业务增长点。对于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货币市场。近年来,货币市场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发展迅速。预计十五期间,随着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国债发行和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增加,货币市场将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调剂资金、节约交易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外汇市场。十五期间,随着加入WTO、资本项目和国民经济整体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外汇业务将进一步增长,外汇市场趋于活跃,业务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无疑具有双重意义,既创造了新的业务范围和市场机会,又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水平。

    3、金融组织结构与机构化程度:金融活动机构化程度继续缓慢提高,但金融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国有金融机构市场份额下降,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发生较大调整,资产状况得以改善

     随着金融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和金融相关比率的持续提高,金融机构化程度将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金融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外资金融机构。十五期间,随着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将大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在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必然在市场份额、精英人才等方面与中资金融机构展开激烈的竞争。预计外资金融机构将主要集中于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立足于沿海大中型城市的金融机构直接展开竞争。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对于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将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正在推行的从部分农村和不发达地区撤退、适当向大中型城市集中的区域战略实际上是为加入WTO以后,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一个准备,成败利弊将面临真正的检验。

--中资金融机构。十五期间,随着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进入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中资金融机构在人才流失的同时,市场份额也将有所下降,并有可能下降至一个合理的短期均衡水平,这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中资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但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中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资产状况将有所改善,存款贷款业务下降、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份额增加,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下降。能否在业务创新和开拓新市场方面取得比较大的突破,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趋向。

--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国民经济重心和新增长点的基层化迫切需要增加对基层的金融服务,但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和迎接加入WTO、外资银行进入挑战的需要,将迫使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将主战场摆在大中型城市,为此,与地方性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相适应,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必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与外资金融机构不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主要不是替代国有商业银行,而将会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虽然中小金融机构将在一定比例上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业务,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减轻商业银行贷款压力、有利于其控制不良债权增长,并向城市集中战略的推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十五期间,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将对于商业银行有此消彼长的替代作用。如果金融业分业经营居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的话,也将为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空间,有助于其全面发展,并提高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成功概率。

--其他金融机构。十五期间,与资本市场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一定创新性质的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及相应的基金管理公司等将有比较大的发展,在与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程度的业务竞争的同时,也必然为其提供资产运作和业务发展的新领域,这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重要机遇。

4、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信贷融资比例继续下降、证券融资比例持续上升,商业信用有所恢复性发展,企业金融资产持有量继续增加。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与非国有经济在企业金融资产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企业融资结构。可以预计,十五期间工商企业信贷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在融资总量中的比例下降,证券融资尤其是股票和企业债融资比例继续上升。同时企业对于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趋冷的票据融资业务需求将有所恢复,并呈现扩大之势,票据业务需求增加,商业信用得以恢复性发展。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在减少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范围和比重的同时,也将为其开辟出新的业务机会。是利是弊,关键取决于商业银行能否及时抓住机遇、有效调整业务范围,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项目。

--企业金融资产结构。十五期间,随着公司改制的深入和股票上市的加快,工商企业金融资产持有量尤其是股票、国债的持有量将继续增加,财产等保险需求也将趋于增加。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促使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与非国有经济在企业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企业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的提高,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服务提供了可能的机会,但由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基本战略是从农村和基层撤退、向大中型城市集中,与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的地域分布有了一定的距离,因此,这一变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究竟是利是弊还难以判断。

5、居民资产负债结构:储蓄存款继续下降、投资比例加快上升,消费信贷迅速发展、保险份额上升,个人金融资产运作从以储蓄为主的格局向以证券投资为主的格局转变

--资产运作。十五期间,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投资渠道的不断增加,居民个人和家庭的金融资产运作趋于多元化,证券投资比例加快上升、保险份额份额稳步增长,个人金融资产运作从以储蓄为主的格局向以证券投资为主的格局转变。居民资产结构所变化可能不利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增长,甚至可能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个人金融服务需求也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趋于增长,由此必将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业务机会尤其是中间业务机会。

--储蓄与信贷。与居民个人与家庭金融投资多元化相对应,在个人或家庭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居民的储蓄倾向呈下降趋势,储蓄存款比例必然有所下降。这一趋势在九五后期已经初现端倪,十五期间必将进一步强化。不仅如此,与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相配合,个人借贷消费的意识将有所增强,包括住宅、教育和耐用消费品在内的消费信贷将迅速发展,个人储蓄与信贷不对称、全社会生产信贷与消费信贷不对称的格局将有所扭转。在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同时,将为其提供更大的资金运用空间,在商业银行信贷转型的背景下显然是利大于敝的。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个人金融行为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加快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创新,开拓新的业务和效益增长点。

6、地区金融资产结构:东部沿海地区金融造成总量继续快速增长,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也将迅速增加,东中西部金融结构出现新的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在加入WTO等因素的有力推动下,东部沿海地区的金融市场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金融相关比率持续提高,金融组织化程度进一步上升,企业、居民和政府的金融资产结构趋于改善。与此同时,金融组织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外资金融机构迅速增加,金融业竞争加剧。对于东部地区的中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既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可以说,加入WTO之后主要的机遇和挑战都基本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能否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关键取决于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较量。

--西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推进,西部地区的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过去二十年发展中有所滞后的方面可能得以恢复性发展。金融市场有所发展,金融资产有所增加,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得以比较快的发展,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的金融资产负债结构也将有所改善。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可能较少进入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带来的金融业务需求将主要为中资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高新的业务机会和市场空间。考虑到西部大开发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和困难所在,以及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的要求,一些金融创新项目有可能优先安排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内陆中心城市。国有商业银行西部战略的成功不仅关系到能否在西部地区谋求发展,也关系到能否在新一轮金融创新中取得领先和优势地位,还关系到能否为在东部与外资银行竞争提供有力的后方和腹地支持问题。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主动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东中西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因为加入WTO而加速了金融改革与发展,西部地区因为西部大开发而推动了金融深化,如果东西部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变化比较大的话,有可能促使东中西金融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打破原有的格局,造成金融业务在地区中间的此消彼长和替代效应,对一些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