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国际经验与未来展望
2024/4/18 11:25:00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概述
  2009年,中央六部委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正式实施,经历十几年的发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各项功能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贸易结算功能: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在贸易结算功能的发展上,人民币经历了迅速上升—回调—再上升的过程,整体上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早期,随着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风险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周边国家迅速推进;但随着2015年之后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预期出现加上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下滑,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功能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倒退。如今,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不断推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功能又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期。
  国际储备功能:发展稳定,但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的发展相对而言较为稳健,自2016年10月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后,人民币的占比便在不断提升。到2022年末,人民币在SDR定值审查中权重为12.28%,保持在第三的位置;同时在全球外汇储备市场中的占比约为2.69%,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
  虽然短时间内,人民币的国际储备功能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但是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与当前中国的经济地位依然极不相称。
……
 
 
 
[财政金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SWIFT的协同发展
2024/4/18 11:25:00
 
  一、SWIFT和CIPS的主要不同之处
  (一)成立背景与定位
  1.SWIFT
  20世纪70年代之前,商业银行之间主要通过电传方式传递支付信息,总体上呈现出速度慢、成本高、安全性差、格式不一致、需人工操作等特点。随着当时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更加便捷、安全和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信息传递方式。1973年,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共同成立了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The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旨在“打造全球共享的金融报文传送服务、创造一种国际金融报文传送通用语言”。
  SWIFT定位于全球共享的金融报文传送系统,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全球性和报文传输。首先,据其官网信息,SWIFT协会为强调自身中立色彩的全球合作性组织,强调自身并不专门服务于某个国家或某种货币的交易,而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金融机构共享的金融基础设施。目前,其事实上也在国际清算体系中占有关键地位。其次,SWIFT在国际清算体系中起着信息传递作用,最终的资金清算是由其连接的各国家和地区支付清算系统在收到支付指令后完成。SWIFT要解决的是国际支付清算的信息流,本身并不为客户持有基金或管理账户,也不能够完成资金的实际清算。
……
 
 
 
[战略规划]客观评估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
2024/4/18 11:23:00
 
  近年来,我们积极和养老金融相关的金融机构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深化对人口老龄化领域的相关认识。今天,我尝试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主要有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从全球的视野来看人口老龄化。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深,它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经济越来越发达,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人均预期寿命会逐渐提升,这是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当然,在全球范围内,年龄结构也存在着分化现象,比如有的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有的地区人口结构年轻化。而这样的人口结构的分布特征客观上为全球的产业格局重塑提供了重要契机,比如供应链、产业链和生产链,都要根据全球新的人口结构来做好布局和优化。
  事实上,在中美出现贸易摩擦之前,根据全球人口结构变化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布局已经在开始。比如:广东省政府率先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即把珠三角的某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以至于海外市场,腾出空间来,再引进和发展其他产业。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中美摩擦”只是加速了这个产业布局的过程。
  在过去的经济环境下,要不要做国际化布局,可能还是一个备选项;而现在,做国际化布局是一个必选项,在这样一个分化甚至部分割裂的市场上,只有横跨不同的市场,享受不同市场之间的红利,其中当然就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差异,才能培育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比如:中国的技术迭代快,有很显著的工程师红利;东南亚人口增长比较快,又会产生新趋势下的人口相对年轻的人口红利。
……
 
 
 
[战略规划]从绿色金融视角看碳排放双控
2024/4/18 11:22:00
 
  要点:
  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对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化转型,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碳排放双控政策的提出,延续了能源双控政策以来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完成“双碳”目标的进一步的路径指引。
  与此同时,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更加突出了管控的重点——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控制。区别于过去整体能源的控制,由于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使用过程,转向后将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上避免了过去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误伤”,能提高能源管控的精度。此外,政策转向考虑到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非能源性的排放,扩大了绿色的广度。因此,从经济发展整体来看,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向对促进经济发展绿色化转型,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也将对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作出更大贡献。
  碳排放双控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和结构性变化
  从国际范围来看,绿色金融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中国绿色产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绿色经济内生性不断增强,对政策补贴依赖逐步减弱,中国绿色经济的质量明显提高。
……
 
 
 
凝聚共识、解决分歧是推动ESG投资发展的关键
2024/4/18 11:21:00
 
  2006 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报告中首次提出 ESG 投资理念,发展至今,ESG 理念已成为局部去全球化时代难得的全球共识,而 ESG 投资也成为全球资本最关注的投资策略之一。
  《2022 年普华永道资产和财富演变进程》报告估计,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在ESG 相关的管理规模在 2026 年将增长至 33.9 万亿美元,ESG 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的整体增速,ESG 资产有望在五年内占全球资产管理总量的 21.5%。
  ESG 投资正日渐走上世界资本舞台中心,相关问题和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 ESG 认定标准不一,这直接影响 ESG 投资实践效果。据 IIA 报告统计,全球 ESG 指数目前已超过 5 万条,2022 年全球 ESG 指数数量同比增长高达55.1%。尽管全球主要监管部门对 ESG 投资与 ESG 基金的界定标准日益严格,但似乎与 ESG 理念有些“南辕北辙”:在欧美国家,越来越多的基金因日益严格的ESG 监管政策而失去“ESG”标签,“漂绿”“洗绿”等现象也层出不穷 ;在国内,ESG 投资同样面临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和评级标准、ESG 信息收集难、核实难度大、披露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是 ESG 投资策略是否有效、ESG 资管产品是否能产生溢价也存在意见分歧,在这种情况下,ESG 投资能否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被打上问号。
……
 
 
 
[区域经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正在由“香港单中心”向“多核心”演化
2022/6/2 10:38:00
 

  借鉴国际经验,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特征明显:例如多种体制并存,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金融监管体系、四个核心”,这就为国际化业务创新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考虑到当前国际背景,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和竞争,与东京湾区发展历史背景相似。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在不同阶段波及的行业不同: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纺织品行业,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是钢铁和汽车行业,80年代末期是半导体、电信等高科技行业。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东京湾区产业不断演变,金融体系也相应作出调整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以在当前国际背景下,金融体系怎样支持新国际格局下不同国家经济体互动,我们可以从日本借鉴一些经验——如何促进产业发展,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对外产业合作,以及如何为金融提供稳定环境、促进金融升级等。
  旧金山湾区金融科技产业非常活跃,其金融科技转型由传统银行业和金融监管机构推动,这一点也能为大湾区金融科技业发展和新兴业态一体化和跨境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在城镇化稳步推进过程中∶城市群正成为观察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从人口集聚程度、产业分布、经济密度和创新动力等角度来看,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建立起顶端优势;另一方面,三大城市群之外的若干城市群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动力,包括以武汉为龙头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的增长潜力日益凸显,成渝城市群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等,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将围绕城市群而展开。
……

 
 
 
[产业发展]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中汲取教训
2021/4/23 11:15:00
 

  北京近期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定为2017年经济工作四项重要任务之一,本届执政者亦首次确认要“抑制房地产泡沫”。业界常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作为大陆房地产的借镜。泡沫的破灭曾对日本的开发商、家庭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加之应对政策失当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日本一度陷入“失落的十年”。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反思日本房地产泡沫之路,对大陆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日式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化接近尾声,以及人口总量、结构的变化,难以为房地产需求继续提供实质性支撑。
  从城市化方面来考虑,日本城市人口早在1960年就已超过总人口的60%,到80年代末期泡沫破灭前,城市化高达80%,已接近尾声。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1975年提出的理论,城市人口占比在70%以后属于后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这直接导致日本房地产缺乏强有力的需求支撑。所以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很长的时期,由于需求增长有限,经济长期低迷。
  从人口结构来看,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到泡沫破灭前已非常突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日本在1970年老年人口已达到7.07%,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社会中年轻人比例在减少。而年轻人是日本社会主要的工资收入者和购房需求团体,所以在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的情况下,真正有购房需求的年龄阶层又不断萎缩,双重因素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

 
 
 
[财政金融]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2021/4/23 11:15:00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谈一点个人的研究心得和体会,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我的题目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机遇与挑战》。最近这两天在中国金融界广受关注的就是国务院关于清理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发展的部署。我就利用这个大题目讨论下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大家知道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一阶段,呈现了非常快速发展的趋势。从现实市场上不同互联网金融的业态来看,市场实际需求是推动互联网不同领域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比如余额宝能够快速地发展恰恰得益于当时市场的大背景。互联网的支付以及消费信贷的发展相对聚焦从而产生了互联网支付和消费金融。受相对宽松的大环境影响和实际需求,互联网金融行业总体上都一度实现了快速发展。宽松是与发达市场相比较而言的,全球主要发达市场对于互联网参与金融业务从一开始就有非常严格的准入、监管要求。而中国的监管处于相对比较宽容包容的态度,潜在的监管理念是认为互联网是非常大的创新,很难找到合理的监管边界,所以先给予市场一个探索的机会,找到了适当的商业模式后再酌情规范。相对而言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包括香港在内,中国内地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比较宽松,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预留的空间比较大。
  从市场运行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活动主体主要集中在五类机构,六个业态。五类机构分别在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的众筹和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的金融机构覆盖了传统互联网机构、互联网电商、新兴互联网机构等。中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整个成熟的业态、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总体上是持比较宽松的态度。
……

 
 
 
[体制改革]土地改革是新一轮制度红利的关键
2021/4/23 11:13:00
 

  梳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改革的总体部署,可以发现,使市场在土地要素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一条贯穿土地改革的主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也可将土地改革的内容用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市场化、收益分配、分类处置。
  土地改革是中国启动经济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开启新一轮制度红利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挑战,也有望缓解当前中国土地制度的矛盾,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改革红利。
  一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将缓解城市土地指标的约束,也有助于提升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率。从增量角度评估,中国的建设用地占比仍偏低,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则为未来的增量土地开发提供了空间。从中美土地资源结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建设用地在全国土地结构中占比仅为0.33%,而美国为3%。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比达到3%,如能有效完成农村土地流转,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将对缓解北京、上海等发达省市的供地紧张局面有重大意义。从存量角度评估,目前处于城市拓展区范围之内,但在产权属性上仍是集体所有的存量建设用地,虽然是工商业或住宅(小产权)用途,但是使用效率普遍较低,如果能够在新的改革方向之下,重新配置这部分土地,则不仅可以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也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城市用地,而且这部分土地已经处于城市之中,其经济价值更大。从现有土地利用结构看,城乡建设用地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其中81%以上为农村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到20%;理论上,将现有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极大。
  二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将改变城市存量土地的使用结构。
……

 
 
 
[财政金融]大资金潮中的危机与机遇
2021/4/23 11:13:00
 

  1916年9月,孙中山先生到海宁盐官观看钱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一直流传至今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实际上不仅社会发展如此,金融市场的运行也有类似的规律,一种资金流动的大趋势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强大的惯性,需要参与者及时把握这种趋势,了解这种趋势背后的逻辑,从而顺应大趋势来进行投资决策。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大变局之中,换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大的资金流动格局、大的金融运行格局正在发生趋势性大变化的时期,所谓金融危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资金流动趋势转换的动荡期。因此,了解这一趋势,不仅是一个有理论探讨价值的问题,同样还是一个具有很强使用价值的问题。大前研一先生的《大资金潮》,正是尝试从这个角度进行探索思考的一本值得参考借鉴的着作。
  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的大前研一,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董事,是知名的企业咨询顾问,也是日本着名的管理学者,因为其在日本以及全球战略界的影响力而称其为“日本战略之父”。纵观其各种成果,全球化思想可以说是大前研一先生的积极倡导的发展理念之一,在其此前的代表性着作如《战略家的思想》、《无国界的世界》、《看不见的新大陆》等着述中,均有程度不同、角度不同的体现。在《大资金潮》一书中,大前研一先生从资本的全球化流动角度着手,探讨了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主张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促进经济金融的繁荣。
  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与资本配置效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50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