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广州日报《理论周刊》特邀国务院参事、知名经济学家汤敏,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汤敏,国务院参事、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另辟蹊径应对经济逆全球化潮流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
汤敏:当前经济、社会都处于大转型重要时期,过去我们熟悉的国际大分工体系如今也面临大调整。种种迹象表明,疫后全世界可能将会出现更大的经济逆全球化潮流,市场与产业的大调整正在酝酿之中。这种酝酿并非今年才显现出来,但是,疫情加速了转型的进程。对于中国来说,挑战是非常大的。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处境,另辟蹊径,设计和调整我们的应对方法。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全面、辩证、长远地看问题。
何为“全面”?不仅要看自己,同时要看别人;不但要看国外,也得看国内;不但要看城市的变化,也要看农村的变化,等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要以一种全局观,重新设计我们的发展战略。
而“辩证”是我们一定要去研究一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是在不断转化的,坏事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变成好事。如何在面临大困难的情况下,把坏事变好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化的过程拉大了贫富悬殊,科技的进步难以惠及普通老百姓。从国内情况来看,其实我们对此已有所警惕,率先在全世界大规模精准扶贫,以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我们看到此前全球化过程造成的弊病,主动开启了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我们也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过多地强调市场,对社会发展领域投入不够;过度强调高新科技,对应用技术开发重视不够;把很大精力放在吸引外资上,但对内开放、吸引内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一定欠缺;从市场角度来说,我们过度依赖世界市场,开发国内市场力度不够;对国内市场也过多关注中高端市场,而忽视低端市场。这些都是问题,但从辩证的角度看,同时又是极大的机会。要解决上述的每一个问题,都会产生很大的市场和机会。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面对一些国家可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我们要不囿于一城一池,不拘泥于一时一事。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切要服从长远的大战略。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中央强调,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其深意?
汤敏: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肯定要两条腿走路,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扩大内需方面。从全球角度看,由于疫情的不断冲击,外需不会有很大的起色,全球市场不断萎缩,甚至有可能出现大萧条。现在潜力最大、我们可控的是内循环,通过扩大内需来切实落实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等“六保”任务。这才应该是我们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那么内需市场还能不能进一步扩大?有的人可能比较悲观,事实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即使是月均收入千元的六亿人群,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回看历史,如果不考虑通胀的因素,我国全体城镇居民在2007年才达到了人均月收入超一千元,而农村则一直到2016年时才达到这个目标。也就是说,这6亿人的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10多年前,农村居民几年前一样。那时全国的市场也非常活跃,很多企业也从月均千元的市场中赚到了钱。现在,这6亿人购买力与当时全国的购买力一样,他们也需要生活,也需要消费。加强对他们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也能开辟出了一个6亿人左右的巨大内需市场。
近几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显著高于城镇居民。据《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是最弱的,而三线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最强。近年来,不少企业越来越感到下沉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得小镇青年得天下”,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摆脱困境的法宝。但是,目前我们所说的下沉市场主要指的还是县城,最多是到了一些乡镇的市场。对于人均收入千元的农村这个更下沉的市场,还开发不足,应该是下一步想在内需上做文章的商家的必争之地。
用“市场开辟式创新”打开“未消费市场”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在您看来,优化内循环面临的难点有哪些?其重点或抓手在哪里?
汤敏:我们要用市场开辟式创新来推动内需市场的发展,这是优化内循环的根本出路。市场开辟式创新是由提出了影响着一代人的“颠覆性创新”的新概念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率先提出来的。它指的是把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变得更实惠,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用得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实现了产品与服务的平民化创新。
我们固然要强调科技创新,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市场开辟式创新,忽略“未消费市场”。“未消费人群”并不表示这些人群没有消费需求,而是由于现在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复杂、价格昂贵,他们买不起、用不上。所以,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用“市场开辟式创新”打开“未消费市场”。过去我们一谈创新,总是高科技、5G、人工智能等,但是开拓低端市场本身也是创新,而且这种创新也是对社会很有意义的创新。它不但能够提高平民消费能力和满意度,还能创造大规模的新增就业,从而进一步扩充市场。在一些人的认知中,他们更多认为这是一种商业模式,政府和民间的创新基金也不会投资这类创新。那么,现在正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把开拓中低端市场当成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当然,要专门以创新的方式为低端市场开拓产品和服务,使产品和服务更适应“未消费人群”的需求,更简化、更实惠,而不是简单地直接推销现有的产品。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应分别发挥什么作用?
汤敏: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还是习惯于代工订单,习惯于高利润产业,但是对于改变工作方式、下沉到低端市场,很多企业家就犯难了。做低端市场是很辛苦的,因为要沉下去重新开辟市场。举一个例子,全世界70%的假发是中国生产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过去主要在青岛、河南许昌两大假发基地生产,但由于工人工资上涨,这个产业现在正逐渐转移到孟加拉、印度以及非洲等地。最近,我带了一批做假发的企业家到黔东南贫困地区,调研能不能把产业转移到这些贫困地区,现在已有4家企业准备投资,其中一家准备把企业建到村子里。贫困地区的妇女在照顾老人小孩的同时,可以做假发手工补贴家用。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但这无疑要费很多功夫。但是你要生存、发展,就得花这种功夫。就有一批企业愿意深入到中国的贫困山区,这样的企业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我们需要大量这样的企业。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市场开辟式创新应该以市场机制为主,但是政府的政策推动可以加速市场的下沉、消费的扩大,创造出更多新增就业。还是以到贫困地区做假发为例,虽然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什么大投资,也不见得能创造多少税收,贡献多少GDP,但是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提高中低端市场人群的幸福感。“六稳”“六保”首先就是保就业,这需要我们政府的政策转型。所以,应该把市场开辟式创新纳入政府的创新支持体系,特别是政府支持下的创新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应该把开拓未消费市场也列为投资的方向之一。从政府层面,还需要给开辟未消费市场的创新在前期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另外,仅靠政府的税收和财政资金的推动仍然不够,还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开辟式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
广东下一步应关注新的内需市场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中央一再强调,要保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可从哪些方面发力?要把握哪些关键点?
汤敏:核心就是扩大市场需求问题。短期来说,为了保产业链、保市场主体,政府可以提供一些补助,提供一些贷款等。但长期来说,要保住产业链,首先要保住市场。这个市场靠谁?世界市场我们不能放弃,国内的高端市场也要保持住,但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更具潜力的国内10亿人中低端市场。这方面做好了,我们的供应链产业链就稳了。做好中低端市场还有一个意义,就在于“一带一路”上有很多中低端市场,欧美也有中低端市场,我们把国内的中低端市场做好了,也可以卖到全世界,还可以到国外去生产。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全球化产生的“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恶性循环,一定要关注中低端市场。
通过开拓新市场来保持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需要企业家和政府联手,为中低端市场设计适应的产品。还要注意,未消费市场不一定都是中低收入人群,高端市场同样也有。比如,中国的老龄化正日趋严重,目前已有2.5亿60岁以上的老人,预计到2030年人数要高达3.6亿。而对老人的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家居改造就是一个未消费市场。没有创新,不去关注新市场,光空想着要保持供应链是保不住的,即使短期保住了,长期也难以为继。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广东提出要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各展所长、赛龙夺锦,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对此,您如何看?广州如何发挥优势、实现发展?
汤敏: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可谓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但是,广东的企业家本身就是打拼出来的,给他们一个更宽松的营商环境,他们一定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位置。对于广东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机会。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时期。而在科技革命创新方面,广东也是走在全国前头的。
作为一个广州人,我对广州下一步的改革开放也很关心。广州本身的科技能力是非常强的,是很多重要高等院校的集中地,但是还缺乏类似腾讯、阿里巴巴这样世界级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广州的新型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也有着很多机会。广州的贸易中心的作用过去主要靠广交会,下一步可以借网上广交会之势,把跨境电商的大平台建立起来,创造新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在未来内需市场大循环中,广州如何有更大作为,这些都需要根据急剧变化的大环境,提前做好研究工作。唯有如此,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广州才能继续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