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银行金融业服务尚需改进的问题。
2009年,在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冲击之下,中小企业因其在就业、民生、税收、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被摆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位置。而呼唤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考虑到就业问题的改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无疑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但是,如果2010年的信贷投放要进行动态微调的话,新增信贷往往倾向于流向已经开工的大型基础设施,可能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在2010年重新加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银行金融业服务尚需改进的问题。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根据工信部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按照10分为满分打分,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其内部管理水平也处在中下游水平。事实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产权结构混乱、经营行为短期化等问题,使得银行出于审慎经营原则,不愿承担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特别是针对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污染高能耗、以及两头在外的加工型企业,银行更难以给予信贷支撑。
银行业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中小企业业务尚未实现完全独立。监管部门自2008年底以来一直倡导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但各银行仍未完全实现中小企业业务的独立开展,甚至部分专营机构仅是在公司业务部外单挂一块牌子,人员和展业并未发生实质变化。二是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激励和问责免责制度欠缺。对于银行从业人员而言,开展中小企业业务相较大企业大客户而言,信息获取成本高,展业成本大,而收益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在贷款出现问题后,往往展业人员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难免“傍大款、垒大户”。监管部门虽于2006年发布了《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然而各家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业务尽职免责体系的进度不一,造成从业人员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的积极性不足。三是历史数据缺乏造成银行难以建立有效风险定价模型。国有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的剥离虽然减轻了银行的经营负担,但是也造成了一批历史数据随剥离而流失。中小型银行成立年限相对较短,历史数据特别是不良贷款的数据积累不足,造成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进行风险定价时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
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板上市门槛较高,发债融资成本高于银行借贷。虽然创业板已推出,但仍以规模相对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型企业为主,小型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还只能集中于银行,这种过度依赖银行融资的情况,也给银行带来了违约风险。这是其一。其二,中国担保行业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处于多头审批监管混乱的状态中,担保公司良莠不齐,违规经营现象频发,不仅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为银行展业带来了一定困难。此外,目前银行征信体系的欠缺使得银行在获得企业工商、税务、海关等方面信息时手续繁琐,困难重重。银行虽然可以通过“三品”、“三表”以及获取软信息等手段加深对企业的调查了解,但是信息获取成本较高,调查周期也相应拉长,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贷款需求。其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过于宽泛,造成目前中国企业中99.8%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使得关于中小企业的促进政策涉及范围过广,从而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并未包含个体工商户,使得这类对创造就业、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群体,在政策优惠、特别是贷款政策倾斜方面处于更加边缘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