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形势]中国经济换挡期的挑战与机遇
2025/1/22 13:36:00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经济增速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及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面对经济增长动能放缓,我们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宏观数据。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率从过去的两位数降至5%左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产业结构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我们正逐步从依赖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模式,转向通过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来带动经济增长。
  然而,近年来一个突出问题是,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新的增长动能并未完全弥补旧动能急剧放缓带来的经济下降,这让中国处在了一个经济调整的空档期,尽管我们有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兴产业,但这些产业尚不能完全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面对房地产和大规模基建投资失速放缓,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但增长速度并未明显提升。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过去的高增长依赖廉价劳动力、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但现在这三大红利都在衰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增长就需要换一个角度,从依赖出口拉动和外需提振经济,转向依靠内需。内需红利实际上与解决居民收入和购买力问题密切相关,这实际上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
  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讨论刺激内需的问题,但内需增长需要环境,比如购买心仪产品需要优质的服务和商品,居民消费需要合理的收入增长,而目前这些有效供给并未完全得到满足。
……
 
 
 
[外资外贸]推动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落地
2024/12/23 10:47:00
 
  一、《意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重大战略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贸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明确建设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将发展数字贸易的战略性、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全球贸易发展和国际经贸规则变革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全球正迈向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可提高服务贸易的可贸易性,还通过赋能传统贸易,加快贸易的数字化,催生贸易新形态重构全球竞争格局。数字贸易蓬勃兴起,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引擎。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23年,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额4.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占全球服务出口的54.2%。2019年~2023年,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年均增速达10.8%,高出同期服务出口增速4.9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数字贸易迅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展现出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力。按美元计算,2023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达3859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比重的39.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数字服务贸易增速最快的经济体。
……
 
 
 
中国正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24/2/23 9:45:00
 
  中国高水平开放步伐加快的三大转变
  近年来,随着地缘竞争挑战加剧,全球出现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排他主义,正严重冲击二战以来的国际经贸秩序,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些国家大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筑高贸易壁垒,强化技术管控、投资管控、长臂管辖。而在“逆全球化”加深的背景下,中国高举全球化大旗,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不动摇,以扩大开放为深化改革增添动力,高水平开放的步伐加快,并呈现三大转变。
  一是从被动地履约式的政策性开放,转向全面自主均衡的制度型开放。如果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多年来的开放进程主要是遵守既有国际规则“履约式”开放,那么新发展阶段对外开放必须更具主动性,更加契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实现自主开放、均衡开放、制度型开放。
  二是从注重便利化层面的改革转向更加注重自由化层面的改革。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通过降低关税水平,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但要素自由流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仍然较低,地方保护主义、区域性壁垒、条块分割、准入壁垒也导致资源要素未能有效流动。扩大开放,不仅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202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相继出台,不断加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志着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
  三是从眼睛向内的体制机制创新转向眼睛向外的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
……
 
 
 
[世界经济]美日欧货币政策分化加剧局势复杂性
2022/8/9 10:31:00
 
  全球遭遇高通货膨胀,主要央行迅速加息,范围之大创下20年未见。在过去3个月里,全球央行近70次上调关键利率水平,创历年之最。然而,囿于不同的通胀形势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因素,美日欧三大央行政策调整的节奏与力度出现显著分化,恐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金融局势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风险。
  当前,通胀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大敌,美国通胀的顽固性也远超预期。2021年2月份,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撰文警告,美国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可能引发“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美国需快速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风险。然而,拜登政府和美联储屡次用“通胀暂时论”淡化风险。事实证明“通胀暂时论”是严重的误判。美国通胀已经连续13个月超过5%,连续4个月超过8%,而6月份更是飙升至9.1%,创下40多年来新高。为遏制通胀飙升,美联储作出历史性决定,宣布加息75个基点,为28年来最大幅度,并强调将持续行动,加息到超过中性利率水平,直到通胀明显下降为止,但其政策调整已远远落后于通胀形势。
  在通胀压力下,全球掀起一轮加息潮。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韩国央行等陆续跟随美联储加息脚步,采取激进的紧缩政策。6月16日,英国央行加息2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提高至1.25%,这是2009年1月份英国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以来的最高水平。7月13日,韩国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1.75%上调至2.25%,这是韩国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同日,新西兰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这是该行今年以来连续第三次加息50个基点。
……
 
 
 
[财政金融]中国“土地财政”改革方案初探
2022/8/9 10:29:00
 
  当前,中国有诸多领域改革亟待启动,在这些领域中,有一大难题决定关键成败,且牵一发而动全身,那就是与“土地财政”相关的一系列改革的破题。
  绕不开的中国体制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多来的财政体制变迁,其实质就是处理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核心问题是明确各级政府之间支出责任和收入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等。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从1993年的78%稳步下降至2011年52.1%的水平,而地方财政支出从1993年的72%上升到2011年的84.8%,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倒挂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外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中占比的是土地出让金收入。从预算角度来看,我国的分税制在实施中并未取消预算外资金的存在,当税收收入增长难以弥补大量支出的压力时,面对财政赤字,各级地方政府就尽可能通过扩张预算外收入和体制外收人来增加自己的可支配财力。2003年以来,“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2003-2012年间,土地转让金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平均为50%。2010年达到72%。
  “土地财政”具有较高的率。在现行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起着控制和支配作用。由于土地出让金可使地方政府将以后50年-70年的土地一次性收取,必然造成地方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多卖地、快卖地、早卖地、贱卖地,甚至不惜顶风违法用地。
……
 
 
 
[宏观形势]去美元化 应对国际金融变局
2022/7/19 9:46:00
 
  俄乌冲突烽烟未熄,美西方与俄罗斯之间一场金融战正在上演。美欧日等已对俄央行外汇资产实施了全面的金融制裁,甚至抛出了所谓的“金融核武器”——禁止俄使用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拿出“盾牌”予以反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金融制裁的威慑力。
  俄乌冲突既是地缘之争,也是“能缘”之争和“币缘”之争。当金融沦为大国博弈的工具,金融已不再中性,过去几十年全球金融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势必发生动摇。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国际金融秩序将发生哪些演变?面对全球金融格局与货币体系之变,我国如何做好战略预判和中长期战略应对?
  上篇:你攻我防金融战
  金融制裁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常态化工具和经济武器。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美西方对俄金融制裁不断加码,可能会成为改变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催化剂,推动全球货币体系与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美祭出“金融核武器”
  美欧日等国已对俄央行外汇资产实施了全面的金融制裁,不仅冻结俄罗斯在美资产,阻断俄罗斯外部的国际货币融资渠道,没收俄外汇储备,限制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结算,阻断俄企业在全球金融市场融资等(外币“阻击”),也转向卢布和以卢布计价的主权债制裁等(本币“阻击”)。
  冻结或罚没被制裁对象在美资产。制裁瞄准合计1.4万亿美元规模的俄罗斯资产,涉及俄罗斯银行业将近80%的资产,制裁对象包括Sberbank和VTB Bank在内的多家俄系统性重要银行。
……
 
 
 
[宏观形势]张茉楠:全球数字治理博弈与中国的应对
2022/6/2 10:13:00
 

  全球数字治理已成大国博弈的“新赛道”
  新技术革命对国家关系的塑造越来越强,数字经济领域正在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高地。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2.5倍左右,数字经济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占GDP比重也接近40%,且中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在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数字领域的大国博弈也正从比拼科研实力转向技术标准以及国际规则制定权竞争。当前,大国竞争博弈态势日益升级,各国争夺数字主权的“新赛道”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数据、算力、算法正在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力。数字技术、数字规则、数字主权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科技与地缘政治相互影响越来越大。继贸易战、科技战之后,美国对华发起了“数字新冷战”。信息通信技术(ICT)供应链曾被视作全球化的典型象征,但在此轮“去全球化”的浪潮中遭到严重破坏,沦为国家博弈的政治工具。美国牵头组建“民主国家科技同盟”,日本加紧推动“基于信任的数据自由流动体系”(DFFT),试图打造美欧日数字流通圈。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太—亚太地区成为数字博弈的重点区域。在东南亚地区,美国加紧通过“美国—东盟互联互通”框架下设立的“创新互联互通”计划,对东盟国家展开数字外交。
  第二,数字治理规则与价值观挂钩的趋势逐步增强。
……

 
 
 
[世界经济]张茉楠:既是地缘之争也是币缘之争
2022/6/2 10:12:00
 

  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对俄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史无前例的制裁。金融制裁尤其为甚,先后祭出冻结俄央行海外资产、将俄主要银行踢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限制对俄罗斯金融机构及其他行业龙头企业的融资、大幅抛售俄金融资产、调降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至垃圾级等,美国财政部甚至祭出禁止俄政府通过美国银行账户偿还美元债务等金融大杀器,旨在动摇俄罗斯金融基础设施,打击俄罗斯金融系统,切断其使用美元渠道,削弱俄海外筹资和自救能力。
  受制裁影响,俄罗斯金融市场一度出现剧烈动荡,卢布大幅贬值,特别是俄由于不能进入国际偿债市场,或将面临历史性违约的风险。近年来,尽管俄罗斯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反金融制裁的盾牌,且俄乌冲突及受美欧制裁以来也采取了一些反制措施,但俄经济金融不可避免将蒙受重大损失。
  俄乌冲突既是地缘之争,也是币缘之争。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裂痕已现,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大幕正在拉开。美元占国际支付的40%,占全球储备货币的59%,短期内美元霸权地位无法撼动。然而,将美元用作武器,正是所谓的金融战争。美西方对一国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储备资产进行冻结,不仅给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秩序的稳定性、可靠性蒙上阴影,更让世界对储备资产这类“无风险资产”产生质疑,继而颠覆对当前全球支付和储备体系的认知。“去美元化”力量将加速二战后牙买加体系以及国际金融格局的深刻重大调整与重构。
  首先,国际储备货币格局“去美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

 
 
 
[区域经济]张茉楠: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新战略框架日渐清晰
2022/6/2 10:11:00
 
  近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先后发布《2021年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报告》和《2022年国家贸易评估报告》,加之戴琦在美国国会宣称将遏制中国“损害”美国利益的经济行为,这些意味着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新战略框架正在成形。
  在上述两份《报告》中,美国对中国入世后的努力与进展,以及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横加指责,并威胁对华采取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事实上,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战略依然没有脱离特朗普时期的“美国优先”。“美国利益”和“美国优先”深深根植于美国经济政治外交的基因中,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以本国利益为唯一目的和标准的行为法则,在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战略上现在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美国对华新贸易战略的实质是在寻求对话的同时保持对华施压态势,并将力量集中于与中国在核心领域谋求竞争甚至对抗,这在新的对华贸易战略调整上可见一斑:
  首先,为减少自身经济代价,选择性调整对华关税政策。拜登政府并未摒弃特朗普时期破坏性的关税政策,但也不得不重新评估代价高昂的关税战给自身带来的巨大代价。自特朗普政府对华发起“301调查”和大搞“关税战”以来,美国共对华加征4轮关税,截至2021年底,总加征关税的商品价值达3700亿美元,加征关税税率从7.5%-25%不等。然而,美国对华逆差不降反升,2021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比一年前增加了25%,达到3966亿美元。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就曾表示,2018年以来,美国进口商为负担这部分关税成本已支付了近1230亿美元。
……
 
 
 
[世界经济]张茉楠:去美元化应对国际金融变局
2022/6/2 10:09:00
 
  俄乌冲突烽烟未熄,美西方与俄罗斯之间一场金融战正在上演。美欧日等已对俄央行外汇资产实施了全面的金融制裁,甚至抛出了所谓的“金融核武器”——禁止俄使用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拿出“盾牌”予以反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金融制裁的威慑力。
  俄乌冲突既是地缘之争,也是“能缘”之争和“币缘”之争。当金融沦为大国博弈的工具,金融已不再中性,过去几十年全球金融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势必发生动摇。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国际金融秩序将发生哪些演变?面对全球金融格局与货币体系之变,我国如何做好战略预判和中长期战略应对?
  上篇:你攻我防金融战
  金融制裁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常态化工具和经济武器。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美西方对俄金融制裁不断加码,可能会成为改变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催化剂,推动全球货币体系与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美祭出“金融核武器”
  美欧日等国已对俄央行外汇资产实施了全面的金融制裁,不仅冻结俄罗斯在美资产,阻断俄罗斯外部的国际货币融资渠道,没收俄外汇储备,限制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结算,阻断俄企业在全球金融市场融资等(外币“阻击”),也转向卢布和以卢布计价的主权债制裁等(本币“阻击”)。
  冻结或罚没被制裁对象在美资产。制裁瞄准合计1.4万亿美元规模的俄罗斯资产,涉及俄罗斯银行业将近80%的资产,制裁对象包括Sberbank和VTB Bank在内的多家俄系统性重要银行。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6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