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创新浙江”和“三个发展”
2024/11/20 11:01:00
 
  “创新”这一概念,一般公认最早是由约瑟夫·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概论》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这里包括了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和新供应,等等。其中既涉及技术性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的组织创新。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又进一步指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规模化的复制和拷贝显然并不包括在内。
  但究其实,中华民族早就具备了朴素的创新意识。《论语·宪问》中写道:“裨谌草创之”;《孟子·梁惠王下》中说:“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汉书·叙传下》中亦谓之:“礼仪是创”。这些中国最早的传统典籍,揭示出我们民族创新意识的历史渊薮。
  中国共产党人也高度重视创新。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发出号召:“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在2006年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党的20大,更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明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
 
 
 
[体制改革]“龙港现象”——基于要素市场化的“精兵简政”
2024/11/20 10:58:00
 
  我刚才简单地翻了翻稿子,总体策划还是蛮好的。我觉得这个框架,还是站得住的。我只提一个想法和建议:近年来对龙港的改革,都把它局限在好像仅仅只是行政管理体制,怎么样大部制、扁平化。这套东西虽然也很好,但给人印象似乎是悬浮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面,跟您前面一开始讲到的那些数据、那个形势,感觉是脱节的;而且也很难从你们的整个发展历程,来做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以我对龙港有限的了解,我是这么一个想法。我说龙港当初在改革开放启动期的崛起,主要就是敢于突破计划经济背景下的那种体制机制的束缚,果断地推进了“人、地、钱”等关键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整体上看,当时就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怎么来充分调动老百姓谋发展、求致富的这种内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谓“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就是这么来的。我想这恐怕就是你们“龙港现象”最本质的特征。否则的话,怎么会从几个渔村、一片农村,变成了一个镇?这个镇又进一步变成了一个大镇,一个大镇又变成了一个市?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而且这种发展的确是内源的、内生的,而不是靠上级给您一大笔钱,或者赋予您什么战略地位啥的。
  有些“从无到有”,就像我们当年搞的那种“山散洞”,军工三线厂什么的,那是国家战略、定点建设。刚刚爆冷拿了奥运女网冠军的郑钦文,她的老家湖北十堰就是大三线的“二汽”厂。但郑钦文不是体制内的运动员,如今“一朝成名天下知”了。
  我们浙江的特点是什么?也有点“体制外‘野蛮生长’”的味道。
……
 
 
 
[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及其总体思路
2024/9/18 14:03:00
 
  《决定》确立的改革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然后毫无疑问,摆在首位的又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决定》还专章阐述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中要求“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学习上述文件精神,我们可以得出有利于农村宅基地资格权和使用权合规流转、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的政策取向。但另外一段更为细化的表述,或许又会使人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歧义:“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其实这段话,和总的取向并不矛盾,无非是强调所有要保障和维护的“这权那权”,不是不让承包地和宅基地流转,而是在流转中如何确保农民的相关货币化“权益”,能够得到顺利变现和等价获取。当然,前提条件是农民“自愿”。
  我的理解,这句话中的有一个词汇,或许是未照顾到和过往权威表述的有机衔接,即所谓的“宅基地使用权”。按照既有农村改革文件的规范表达,类似于耕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其实对于宅基地也是有一个“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的“三权分置”的。按照这种两相对应的“三权分置”逻辑,《决定》文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如表述为“宅基地资格权”,才更确切些,也才是特指 “农民的权益”。否则弄得不好,会去把它理解为譬如“民宿经营者”的权益了。
……
 
 
 
要素支撑“三个平等”落在何处
2024/3/19 9:51:00
 
  结合《条例》第四章“要素保障”的内容,在“总则”精神的引领下,聚焦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要素支撑”的平等,我想谈五点体会:
  第一,“三个平等”是贯穿整部《条例》的核心要求。《条例》指出:“坚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机会、规则“三个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形态的逻辑起点。当然,现代市场经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如当年革命导师倡导的共产主义,是一个立意高远的奋斗目标,但我们总要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做起,从“三个平等”的价值取向开始做起。
  第二,“要素支撑”中要努力推进实现“三个平等”。中央号召,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就是整合运用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从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人”和“高手”。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取得、拥有、使用和收益”全过程中,都应当体现“三个平等”的要求。
  第三,“三个平等”要落实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等不同的市场主体。“各类市场主体”的具体划分,可以有许多种,最主要的划分就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这两大类主体。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不但占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头”,更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头”(即“五六七八九”)。《条例》提出,“应当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使用资源要素的“平等”。相应最大的针对性,恰恰在于要对民营经济主体或谓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做到在资源要素使用全过程中的“平等”。
  第四,“三个平等”不仅要体现在名义宣传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
 
 
 
[区域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3/19 9:51:00
 
  第一,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形势下,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进一步深化再认识,提高自觉性。
  大约400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佩蒂提出了双要素论:“劳动+土地(劳动乃财富之父,土地乃财富之母)”。后来我们陆续做加法,一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变成了“七要素”。当然,这还可以再增加,譬如生态环境之类。要素是投入人类生产流通过程中,经过交易能创造出社会财富的资源。这就好比资金和资本的关系,那些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金,我们才把它叫作资本。所谓发展,就是要素优化配置以不断实现增值收益的过程。高质量发展,也就意味着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产出,是全要素生产力的显著提升。
  对于要素的理解,我提出一个高度抽象的“两分法”:一类是不可移动要素,另一类是可移动要素。不可移动的要素,主要就是跟自然物质环境相关联的,如土地、区位、气候、矿产、生态,等等。老天爷给你了,你就有;老天爷不给你,你就没有,除非去抢、去武装侵略和暴力掠夺。有一些可以去采购、去“人造”,但那也都得经过资本和管理等的“融通”和“变现”。
  现在的趋势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在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当中,不可移动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下降,而相应可移动要素的地位作用在不断上升。中央《决定》里提及的可移动要素,有劳动力包括人才,还有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可这些中经人格化的要素(譬如技术人格化为工程师、管理人格化为职业经理人),往往都是长了“两条腿”,随时可以移动的。
……
 
 
 
[区域经济]“优势论”“加快发展县”和生态经济
2021/2/9 16:27:00
 

“八八战略”从本质上理解,就是一个多年积淀的既有优势,和与时俱进的新兴优势,筚路蓝缕、继往开来的特色竞争优势提升发展战略。想明白这一点,紧紧抓住这一条,我们就可以永葆奋发进取的姿态,并切实走出一条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优势论”“加快发展县”和生态经济


……
 
 
 
[产业经济]传统建筑业靠什么赢取未来?
2021/2/9 16:27:00
 

为什么数智化转型这么重要?因为过去建筑业的机械化,只是解决“肢体有力”的问题;而现在建筑业的数智化,则是解决“大脑聪明”的问题。过去建筑业的电气化、自动化,是解决能源供给、单体高效的问题;而现在建筑业的数智化,是解决信息供给、链群高效的问题。它们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一个数量级上,是带有革命性意义的重大变革。

传统建筑业靠什么赢取未来?


……
 
 
 
[区域经济]“优势论”“加快发展县”和生态经济
2021/2/5 16:03:00
 

“八八战略”从本质上理解,就是一个多年积淀的既有优势,和与时俱进的新兴优势,筚路蓝缕、继往开来的特色竞争优势提升发展战略。想明白这一点,紧紧抓住这一条,我们就可以永葆奋发进取的姿态,并切实走出一条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优势论”“加快发展县”和生态经济


……
 
 
 
[战略谋划]中国的“第三次开放”一定是自主开放
2021/1/22 12:23:00
 

“中欧投资协定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协议,预示着中国的第三次开放。”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认为,第三次开放不仅仅是主动的开放,更会是在很多领域的单边开放。

对此,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席刘亭撰文提出,在中国事实上已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情况下,我们的开放,既不是“由外而内”的单边开放,也不是“由内而外”的单边开放,而是“兼容并包、扬长补短”的双向开放,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自主开放。


……
 
 
 
[发展规划]关注未来城市的发展导向
2021/1/22 12:21:00
 

时间有限,人数众多,我得抓紧发言。我谈三点。

第一点是奉化的变化,给我留下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干事情“猛进如潮”。一连几个谋划的目标都实现了。“十三五”的终点虽然还没有到,但也是“稳操胜券”了。二是我们奉化的“机遇意识”超强。这主要是指奉化抓住了“撤市建区”的机遇,用好了这个机遇。什么叫机遇意识强,那就是“审时度势、快速反应、放大收效”。原先我还真不知道,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奉化的反应绝对是第一流的,无论是打好“阻击战”,还是“复工复产”。这表明了奉化人的一个素质,那就是“见势早、反应快”,当然“下手也狠”,说刹住就刹住了。这也是所谓的“霹雳手段、菩萨心肠”。为此我看好奉化,看好奉化的下一步发展。我不是什么乡贤,我是外乡人。父母从山东到浙江,祖籍徐州原属鲁南,后来53年行政区划改革划入了苏北。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9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