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思路和主攻方向
2023/12/20 9:48:00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涵及特征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从三次产业结构及其重要支撑来讲,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其中推进新型工业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建设制造强国是核心内容。二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使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深度融合。三是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与服务体系,这与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息息相关。四是鼓励和支持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形成代表未来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五是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六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建成立体综合运输统一大网络。
  实体经济、创新引领、协同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三个重要特征。概括来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建设实体为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由此,协同和创新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可见一斑。一方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补短板、强弱项,协同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既要应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又要培育壮大代表先进生产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基本思路与保障支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可分为国家、产业、企业等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以推动工业、制造业、农业、新兴产业、现代物流和基础设施等六大产业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为战略重点,以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引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贸易强国、农业强国。
  产业层面。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各行业形成自立自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考虑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的现状,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至少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笔者建议可分两大步来推进:第一步,通过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大科技、人才和资金的集中投入,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对事关国家迫切战略需求的领域(如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深海装备、碳中和技术等)进行战略攻关,力争到2027年使50%以上的重点产业领域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大多数重点产业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第二步,再经过七八年努力,到2035年80%以上重点产业领域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绝大部分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时间上讲,未来5年至关重要。
  企业层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大任务落实到企业层面,就是要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世界一流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导向、产业公共技术开发平台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壮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支持有实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开展国际化经营,打造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企业。现代农业企业则是要依托市场,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同时要敢于冒险和探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让农业发展搭上数字化的列车。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思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系统集成、协同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既是区域竞争的需要,也是产业竞争的必然。只有形成集群和集聚,才能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近些年来,很多地方通过将重点产业集中于产业园区、功能示范区和城市新城等,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要继续发挥产业集聚的战略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另一方面,要把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建立健全深度融合机制上。“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都对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包括“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这些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系统观念在产业发展中的体现,必须深刻领会、创造性运用。简言之,“集群+融合”应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与支撑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做好三方面保障。
  一是高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资源与要素保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不断提高经济体系或产业体系的开放度和市场化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等,大多也都是阻碍产业循环的堵点,必须着力疏通,促进要素间的自由流动。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包括要素配置、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提升产业纵向横向一体化和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市场开放程度,特别是要通过加快建设高效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衔接,更好发挥我国完整产业体系集成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使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二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从战略谋划上讲,就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确定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列出重点产业链、战略行业及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清单,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统一规划、分类突破。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又要发挥好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从制度建设上讲,就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撑全面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风险投资机制是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三个要件。为此,要深化教育与人才体制改革,打通各种限制人才资源优势发挥的体制机制堵点,形成崇尚创新、尊重知识、注重人力资本价值的社会氛围;要补齐知识产权保护在法治建设上的短板,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与发展条件;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创新型金融发展这一关键瓶颈,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提供强大的风险资本支持,提高创新回报率和成功率。
  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安全屏障。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从产业发展视角看,近年来,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重构,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停顿、断裂、紊乱的风险增大,这些都给我国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带来了空前挑战。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部署,鲜明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一方面,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产业链建设提供重要机遇,从而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数字产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
  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主体产业的主攻方向
  一般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内容包括发达的制造业、强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的服务业等。本文试图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一些主体产业的主攻方向进行探讨。
  制造业主攻方向:立足优势,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要立足于我国制造业体系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的整体优势,在锻长板与补短板上下功夫。一方面,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在重点优势领域积极锻造长板,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传统制造产业竞争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链,以服务型制造业引领中国制造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加快补齐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加快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链韧性和产品质量。此外,还应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制造业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制造业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形成具有更高开放性、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融合集群发展,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我国自2009年就开始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原有七大产业基础上增加了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两大战略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的重要部署。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追赶跨越,展望未来,为了更好抢抓新赛道、开辟新领域、培育新动能,需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启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强化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面向未来新需求的市场培育和场景建设,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提质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一种复杂、多样化的产业形态。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制高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靠生产性服务业赋能。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创新性金融、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影响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的同时,生活性服务业也应该迈向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是指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涵盖绝大部分政府承担全部或部分供给责任的公共服务内容。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公共性、基础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服务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主攻方向:分类完善,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科技、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分类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要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二是要优化传统基础设施的结构与功能,提高传统基础设施与经济体系的匹配性,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使其与传统基础设施有效对接与深度融合,高效发挥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枢纽作用。三是要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四是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发表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公告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我的分类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文章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检索
维护主页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评论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最新留言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
友情连接
基本信息
正在为您载入数据,请稍候.......